防汛如何打好主动仗

发布时间:2024-06-05 07:24:24 来源: sp20240605

   6月1日,我国全面进入汛期,南方进入主汛期。受暴雨影响,海南、广东、福建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水利部当天发布汛情通报,1日至2日,华南东部、江南东南部等地预计将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福建、浙江等省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海南、广东沿海、福建闽江上游建溪部分支流等暴雨区内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相关水利部门正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变化,滚动会商研判,积极做好暴雨洪水防范应对。

  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初步构建

   据预测,我国今年主汛期旱涝并发、涝重于旱,暴雨洪水等极端突发事件趋多趋广趋频趋强,致灾影响重。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淮河及沂河沭河、海河流域漳卫河子牙河、松花江、辽河、太湖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这样的判断离不开雨水情监测预报支撑。近年来,水利部统筹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初步构建了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具体而言,一是基本建立完备洪水感知体系。可专线调度23颗公益性遥感卫星、军民融合卫星影像、2500架无人机航摄数据、15638个视频级联级控点位监控信息,并与15.5万个地面水文报汛站融合构建“天、空、地、水、工”五位一体监测感知体系,具备滚动跟踪洪水演进、全方位实时感知洪水态势的能力。二是有效提升防洪“四预”业务能力。在预报方面,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短中长期预报,实现由“落地雨”向“云中雨”预报的转变;在预警方面落实叫应机制,实现预警信息直达防御一线和受影响区社会公众,今年以来各级水文部门累计发布水情预警信息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在预演方面,优化完善水工程联合调度“正算”功能,有效提升“反算”快速计算能力,已构建全国七大江河重点调度区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50个;在预案方面建设了水旱灾害防御预案管理业务系统,集成了43场大江大河典型洪水案例。

   水利部积极做好水文水毁设施修复和设施设备养护,制修订水文测站超标准洪水测报预案3654个和洪水预报方案3822套,夯实洪水测报基础。

  水毁修复项目修复率达95.9%

   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洪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据介绍,全国纳入水利部统计范围的水毁修复项目共6060处,目前已修复5811处,修复率95.9%。南方地区水毁修复任务基本完成,京津冀三省市涉及流域防洪安全的412处重要水毁修复项目已修复390处,修复率达94.7%。总的来看,全国水毁修复可于6月底前全部完成。

   去年汛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并将水利列为重点支持领域,安排了7800多个水利项目。目前,超过85%的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已开工实施,总体进展较为顺利。

   今年4月至5月中旬,水利部采取“四不两直”和明查飞检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备汛情况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水利部以“一省一单”形式向有关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反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要求、整改期限,要求尽最大可能汛前完成,汛前确实不能完成的要制定应急度汛方案。目前,部分问题已整改完成。

  进一步强化水工程调度

   水库、蓄滞洪区等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运用“拦、分、蓄、滞、排”措施,科学实施水工程调度,是确保防洪安全的关键。

   在强化水工程调度方面,水利部提前部署防御工作,指导地方细化实化预警转移等各项具体措施;修订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开展财产登记;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演练;健全蓄滞洪区启用决策程序。组织相关流域管理机构及时编制2024年流域水工程(水库群)联合调度运用计划(方案),长江流域联合调度水工程扩展到127座,强化了以水库为重点的流域水工程统一调度、联合调度、精准调度;印发《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工程名录》,完善以骨干水库等重大水工程为主的水沙调控体系,提高拦沙输沙能力;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大湖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合理安排工程调度运用次序、运用时机、运用规模,优化细化蓄滞洪区分洪方式、人员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等,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水利部组织各流域管理机构并会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七大江河洪水调度和防御演练,通过模拟实战调度,进一步检验防汛队伍。汛前,水利部针对2100余座大中型水库开展汛限水位核定工作,及时开展库容曲线复核;汛期持续开展24小时线上汛限水位监管,精准实施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记者 陈晨)

(责编:王仁宏、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