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阳光浸润少年心田

发布时间:2024-06-04 11:34:41 来源: sp20240604

“我也想成为一名惩恶扬善的检察官,成为像检察官那样温暖、有力量的人……”

5月31日上午,“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最高人民检察院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大朋友、小朋友——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育才学校、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50余位师生及家长代表。

在这场主题为“检教同行,共护成长”的最高检第45次检察开放日活动中,他们与最高检检察长、教育部部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长期关心支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7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一起,提前度过了一个难忘又独特的儿童节。

一起向校园欺凌说“不”

“祝各位小朋友、大朋友们节日快乐!”当天上午9时,在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的亲切问候声中,检察开放日活动正式开始。

伴随着“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清脆歌声,两位学生代表分别为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并从他们的手中接过普法书籍。

检察开放日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法治教育。

面对校园欺凌,你会勇敢站出来说“不”吗?来自北京育才学校的同学们和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为来宾们送上了一台生动的法治情景剧——

“谁能帮帮我……”

“如果我什么都不做,她可能会怎样?”

自习课上,杨敏(化名)再次遭到两名同学的欺负。而这一次,回想起检察官关于校园欺凌的授课,想到如果没有人制止,欺凌可能永远不会结束,一直旁观的同学们没有继续沉默……

“不做冷漠残酷的欺凌者、不做沉默隐忍的被欺凌者、不做煽风点火的站脚助威者、不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眼旁观者。”在一声声坚定有力的宣言中,情景剧落下了帷幕,但感动与思考还在延续。

“在饰演被欺凌者的过程中,她的无助和痛苦让我感同身受。”演出结束后,情景剧中被欺凌者的扮演者、北京育才学校高一(5)班学生龙嘉南与记者分享了她的感受,“忍受不会是欺凌的结束,只会让欺凌升级。这次活动让我们所有参演的同学都提高了认识,成为反对校园欺凌的小宣传员。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向校园欺凌行为勇敢说‘不’,尽力去帮助那些可能遭受欺凌的人。”

作为欺凌者的扮演者,北京育才学校高一(1)班学生席钰鸿也感触颇深:“在被同学、老师制止之前,欺凌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做的没什么大不了。但校园欺凌不是小打小闹,只要有人站出来发声,欺凌者就会受到警醒、认识到错误。”

这种通过情景剧来进行法治教育的方式也令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文安县大围河回族满族乡大围河中心校教师宋志慧深受触动:“情景剧情节生动,寓教于乐、化教于心。剧中展现的欺凌行为令人痛心,也警示我们要对校园欺凌及时干预,通过预防教育、加强监管、检校合作等方式,共同为孩子们构筑法治蓝天。”

“今天的情景剧中令我最感动的地方在于,旁观者没有视而不见,而是向冷漠行为说‘不’,并有效制止了欺凌的进一步扩大。”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席小华告诉记者,除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外,校园欺凌对旁观者的影响也很大,他们可能会因此对人际关系冷漠,甚至可能在不良行为的影响下成为新的欺凌者。“在校园欺凌干预工作中,应当关注数量很大的旁观者,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让他们成为正义的捍卫者。”席小华说。

大手牵小手,勇敢向前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法治情景剧后,来自浙江、四川、山东的3位检察官向大家深情讲述了3个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办案故事。

在这些办案故事中,可以看到当涉案未成年人将“止咳药”(右美沙芬)当“快乐药”服用时,检察机关促推相关部门开展青少年药物滥用专项整治,如今右美沙芬已被纳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可以看到检察官为涉案网瘾少年制定专门的矫治方案和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促其戒掉网瘾考上理想大学;还看到检察官智斗网络“大灰狼”,通过技术手段恢复聊天记录,使隔空猥亵儿童者最终受到法律严惩……

“现在孩子们接触网络比较早,但她们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北京育才学校教师刘嘉懿告诉记者,其中的隔空猥亵儿童案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要不是班主任发现孩子异常,引导孩子说清楚来龙去脉,果断选择报警,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提醒我们老师,平时要多关注学生,发现他们情绪不对时,要及时谈心谈话,挖掘出潜在的问题。家长也要摒弃陈旧的观念,不能在孩子遭受侵害后羞于启齿,这样只会助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刘嘉懿表示。

“女童保护”发起人、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凤凰网副总编辑孙雪梅也表示:“隔空猥亵儿童案件具有隐蔽性强、受害人数多、时间跨度大、司法机关取证难等特征。检察官将网络‘大灰狼’绳之以法,不仅给被侵害未成年人心理慰藉,更对潜在犯罪分子形成震慑。”孙雪梅认为,现实中不少孩子遭遇隔空猥亵后不敢告诉家长,或家长得知后不知如何处理,这说明不仅需要对未成年人普及法律知识,也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法治教育。“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缺一不可。”孙雪梅说。

“3个案例中3位检察官在提供专业司法保护的同时,更对涉案未成年人倾注了满腔真情,如时刻关心正在戒网瘾的少年、误入歧途或者受侵害的孩子,都让人感到法治不是纸上的法律条文,而是充满人性的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首发集团京开高速公路管理分公司收费班长王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3位检察官讲完之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王禹晴同学以“穿越千年,法治常新”为主题讲述了自己的法治梦想,通过想象自己与《史记》《西游记》等一部部名著中历史人物的对话,带大家体验了一次古今法治力量的传承,让大家领略到当代少年儿童与历史为伴、与法治同行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精神风貌。

“我从小就对历史、法治很感兴趣。这次演讲就是想表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法治文化博大精深。法治的力量在于传承、正义、守护、引领。”王禹晴介绍说,平时在学校,老师会给她们普及法律知识,法治副校长也会给她们带来精彩的法治课,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法律的熏陶。

“法治种子”正生根发芽

披着暖阳,携着微风,还沉浸在法治故事中的孩子们又踏上了参观之旅,首先是体验检察科技。

“戴上手套后,把这个粉末滴入试管中,看看它会变成什么颜色。”在检察官的指导下,两位同学谨慎地操作着,摇晃几下后,试管中透明的水变成了紫色。

“变成紫色,是不是说明水的污染程度比较轻呀?”对比桌上摆放着的色卡,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初二(3)班的翟冠兴同学问。

“是的,而且随着静置时间不同,试管中的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检察官给大家细致讲解。

“同学们在与检察技术人员的互动中,加深了对科技助力检察办案的理解。”北京市第四中学德育副校长兼学生处主任秦福表示,这也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检察机关在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了检委会会议室。

“我出现在大屏幕上了!”“你按了赞成还是反对?”……在体验视频追踪、投票表决等环节时,同学们雀跃不已。“那些大案子都是在这里讨论和决定的吗?这样的决策过程很公正。”两位男同学兴奋地耳语。

“当孩子们坐在放置有检察长、委员等桌签的座位上,经历讨论、表决的整个过程时,神情格外庄重,眼里闪着光芒。透过他们,我仿佛看到了中国法治的未来。”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二小学副校长张艳秋看来,这样沉浸式的体验能够让未成年人更直观地了解司法决策过程,增强他们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也激发了他们对检察事业的兴趣和向往。

在去往第三站——检史陈列馆的路上,不少同学围着检察官问检察工作的日常。

“同学们,大家知道检察院是干什么的吗?”

“是保护人民的。”

“检察院的职能很多哦,比方说警察叔叔抓了违法犯罪的坏人,就由检察机关来审查批捕……”

“来之前,孩子们可能不太了解检察院。参观后,孩子们都想成为检察官。”北京育才学校高中部语文教师李贵安告诉记者,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同学们把课堂中的法和实践中的法很好地联系了起来,对法治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从孩子们身上感受到了美好和自信,我们要守护好这份‘美丽’,以‘六大保护’合力将暗影挡在成长之外。”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表示,对于犯了错的未成年人,要坚持“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的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向阳成长。

“希望能让更多孩子走进检察院,也希望检察机关能进一步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协作配合,携手各方力量更好做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活动结束时,代表委员们寄语。

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天,全国四级检察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围绕“检教同行,共护成长”这一共同主题,集中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数以万计的中小学学生走进检察院、走近检察官,近距离接触、沉浸式了解检察工作,身临其境地体会、感悟法治的阳光。(郭荣荣 崔晓丽 潘若曦)

来源:检察日报

(责编:彭静、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