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福建尤溪:一种两收 再生有“稻”

发布时间:2024-03-29 18:10:08 来源: sp20240329

   中新网 三明11月14日电 (雷朝良 吴振湖)“示范片面积135亩‘内10优7185’,随机抽取4块田,每块田实割0.1亩左右,平均干谷亩产487.56公斤!”近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会议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科学家、研究员王玉玺,代表验收专家组宣布麻洋村再生稻百亩示范基地再生稻第二季验收结果。加上头季再生稻测产验收结果866.31公斤,亩产达到1353.87公斤。

图为麻洋村一角。吴振湖摄

  24年来,尤溪县麻洋村示范基地百亩连片共示范了“汕优明86”“II优明86”“II优航1号”等13个强再生力的杂交水稻品种,实现两季合计亩产1332.44公斤,其中头季平均亩产846.01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486.43公斤。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种植模式,在中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再长一茬水稻,再收一季粮食。

  尤溪县各地累年年平均气温19.2℃,海拔500米以下适宜再生稻栽培面积10万亩以上。早在1988年,尤溪县就开始示范种植再生稻,当年西城镇文峰村的3000亩由双季稻改成再生稻后获得丰收,亩产吨粮,次年开始全县推广种植。

  据尤溪县农业农村局统计,再生稻与双季稻相比,每亩省工7.5天、节省物化成本100元、增产稻谷200~300公斤,共计节本增效680~800元。因管理技术简单、生育期短,成本低、效益高、品质佳,再生稻栽培很快得到全县种植户的欢迎。

  尤溪县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卓传营回忆,当时麻洋村栽培再生稻的积极性高,全村2400亩水田,2200亩是再生稻。

  1995年,经省内外同行专家测产验收,麻洋村再生稻再生季以亩产558.9公斤刷新世界纪录。2000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谢华安研究员团队和尤溪县农业农村局合作,在麻洋村开展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

图为谢华安(右)在田间察看再生稻长势。吴振湖 摄

  如今,这个示范基地,不仅是尤溪县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基地,也是“超级稻、再生稻院士工作站”研究示范基地,为全县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树立了样板。

  曾繁辉是当地的一名老种植户,从1996年返村务农开始,28年来一直从事再生稻栽培,将高产栽培技术很好地运用到田间,每年亩产都超过1200公斤。

曾繁辉在收割再生稻。吴振湖 摄

  他告诉记者,县里的“六个统一、六个推广”集成技术对他的帮助很大,具体为:统一组合规划连片种植,统一技术集中培训,统一浸种、消毒、催芽分户播种,统一时间烤田,统一时间施穗粒肥,统一时间施催芽肥;全面推广旱育畦栽,全面推广“抛栽灵”化学除草,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全面推广十黄抢收、适留高桩,全面推广根外追肥、再生季喷施“九二〇”。

  穗多、穗大、结实率高、穗黄、杆青、叶绿、根系发达、再生芽萌发率高等一系列田间表现,不仅是曾繁辉希望看到的,更是让谢华安和省市县乡村各级农技人员喜上眉梢,因为这就意味着示范的新品种又获高产。

  近些年来,谢华安带领课题组,着力于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生理、生化深层次的研究,归纳总结“活力强而持久的发达根系、母茎多而健壮、茎穗比大”三个高产指标,“再生稻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逐步完善,年亩产实现1.0~1.4吨(即头季700~900公斤、再生季400~500公斤)。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尤溪这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也于2003、2004、2008、2010和2014年五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

  “看,这是我们新设计的外包装!”麻洋村党支部书记游秀铨向记者展示印有“麻洋村”“再生稻”字样的大米包装袋。他说,今年村里成立了“尤溪县麻洋村民旺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经营再生稻,通过“认筹一亩田”等活动的开展,不仅不愁销路,每公斤还能卖上10元的好价格,村民种再生稻的积极性更高了。

  王玉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再生稻能为每亩地增产300-500公斤粮食,南方稻区约有5000万亩适宜发展再生稻,总量就是300亿斤到500亿斤。

  王玉玺表示,这项技术的推广意义重大,今后每年都将组织全国水稻产业体系的专家学者以及适合再生稻发展的地方农业管理机构、种植大户前来观摩、学习尤溪的高产栽培技术。(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