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速跑” 田野焕新机(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4-06-04 19:26:43 来源: sp20240604

  锚定关键环节,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着力夯基础、破卡点、提质量、控风险,方能早日补上农机领域突出短板,实现稳链强链

  牵住“牛鼻子”、解决“掉链子”、突破“卡脖子”,装备制造业不仅能开拓发展新空间,更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通过优化生长期和采收时间,糖分由15%增加到17%,亩产提高约15%——内蒙古通辽市20万亩甜菜用上自动辅助驾驶拖拉机,效益实实在在。广袤田畴里,一台台收割机奔忙田间,不断刷新麦收进度——“三夏”农忙,夏收一线成为农业科技装备的展示场。

  拖拉机平整土地、播种机埋下种子、收割机完成收割脱粒……农业走向现代化,离不开农机装备。当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农机作业面积超过73亿亩次。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主导的新阶段,农业机械的需求已由“非刚性”转变为“离不开、还要好”。这既是产业挑战,更是发展机遇。

  农机给力,种地省力。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生产要素。没有农机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现代农业生产需求,全力推进农业机械装备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作物播种收获机械应用水平还不高,高端智能农机等机具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较大,大马力机械还不够强,丘陵山区适用的小型机械相对缺乏。这些问题,既有亟待填补的技术空白,也有待供给发力的市场空白。锚定关键环节,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着力夯基础、破卡点、提质量、控风险,方能早日补上农机领域突出短板,实现稳链强链。

  每秒喂入量可达15公斤,作业效率高达每天500亩,中国一拖自主研发的大型高效谷物联合收割机东方红YT6668,填补了国内大喂入量高端收割机的空白。这样的庞然大物,全身上下有5000多个零部件,整机电控系统有30多个控制器、上百个传感器。农业机械装备是农业科技集成和大规模应用的重要载体。要实现“从0到1”的研发突破,迈向“从1到N”的产业化拓展,惟有自主创新,惟有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依靠科技创新锻长板,促进产业向“新”而行,才能集聚发展新优势,稳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以粮食收获环节为例,如果三大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率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每年全国就可减少120亿斤左右的粮食损失。实践中,一些农机产品可靠性不高、耐用性不强、性能不佳,售后保障存在欠缺,对机收质量产生影响。这启示我们,要向性能和质量要效益,在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两端发力。面向实际应用挖潜能,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统筹提升产品研发制造水平和售后保障能力,才能加快推动先进农机应用于生产一线,助力实现颗粒归仓。

  农业机械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领域。“落差”就是“势能”,“差距”就是“空间”,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短板清单”,就是产业的“潜在订单”。这个道理对装备制造业普遍适用。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制造业的脊梁。高端装备制造业,更是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于一体。牵住“牛鼻子”、解决“掉链子”、突破“卡脖子”,装备制造业不仅能开拓发展新空间,更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装备一小步,产业一大步。紧盯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装备制造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筋健骨”,我国必将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和强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1日 05 版)

(责编:袁勃、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