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汉学家|美国汉学家安乐哲:儒家亲情哲学为不同文明提供“共情”基础

发布时间:2024-04-28 03:12:18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社 北京2月10日电 题:儒家亲情哲学为不同文明提供“共情”基础

  ——专访美国汉学家安乐哲

  作者 陶思远

  又是一年春节至,家家户户团圆时。对中国人来说,如果没有“家”,多数传统节日都会失去心之所向,春节尤其如此。无论身在何方,那些与“家”有关的记忆,总会唤起人们心底的温暖与深情。在五千年的民族记忆里,以“家”为原点的文化认同,在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与中国结缘数十年的美国汉学家安乐哲(Roger T. Ames),对儒家思想中的家庭及亲情哲学感触颇深。近日,安乐哲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独家专访,阐释了比较哲学视角下,中国人对“家”的情感以及儒家亲情哲学对世界的意义。

  亲情是生生不息的儒家社会之根源

  1985年,安乐哲进入北京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16年从夏威夷大学退休后,他再次来到中国,成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在北京生活的岁月里,北京人的友好与热情深深感染了他,朋友之间常以家人相待,尤其是在大学里,他总能感受到强烈的家庭氛围。渐渐地,安乐哲开始对中国人的“家”文化与亲情哲学产生了兴趣。

安乐哲(左)与家人在青岛。受访者供图

  从历史进程看,家庭是人类生命代际传承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形态,也是文化传统在当代体现的重要渠道。安乐哲认为,世界不同地区诞生了不同文明,但为了理解这些“不同”,人类只能从一种更基本的共享共情中获得启示,而家庭观、亲情观恰好可以提供这一“共情”的基础。

  “回溯中国历史,某些‘重大旋律’就会出现在脑海中,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反复表达。这些旋律中,最突出的就是‘家’的核心地位。至少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家’的观念就已深入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道德方面。”安乐哲指出,“家”滋养了人们相互依存的智慧,它的意义重在关系、责任、义务的不可分割性,堪为人类组织的典范,是“利己个人主义”意识形态以外的另一种选择。

2024年1月26日,为期40天的2024年春运大幕开启,乘坐K4562次列车的旅客在广州站内候车,踏上返乡回家的旅途。陈骥旻 摄

  作为比较哲学学者,安乐哲常会在东西方比较哲学的阐释框架内表达他的思考。他把中国哲学的人生观概括为“做人”人生观,而西方哲学则是“本质论”人生观。他在《儒家角色伦理学》中生动地写道:“人的本体性构成‘存在’与儒学的‘做人’人生,这两者的根本不同,人们一直未曾给予足够关注;而结果却是,人们毫不觉察地将儒家的脚,用鞋拔子穿到希腊的鞋子去……”为了深刻理解中西方哲学的不同,他认真研究了《论语》等儒家经典,并指出,由家产生的亲情不仅是儒家最低道德纲领的基石,也是生生不息的儒家社会以及构建天下秩序的根源和依据。对于中国人而言,家族的、社会的角色逐渐会形成一种规范性的力量,以作为所有行为的指导原则。

  中国人的语言体系里处处有“家”

  安乐哲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哲学写在中国人的身上,而不是书本里。对儒家亲情哲学深入探究的过程使他逐渐明白,“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与中国人的‘家’和‘孝道’意识是分不开的。这些意识贯穿在亲缘血脉里,连接着儒家生生哲学的思想智慧与道德涵泳,直至今天仍是深深镌刻在中国人处事行为中的烙印。而这些因家庭亲情产生的一系列价值观也许正是中华文明一以贯之、传承不息的原因所在。”

安乐哲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陶思远 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最古老的礼仪多与祭祀有关,彰显了中国人对先祖的尊敬与情感。甲骨文中的不少字形创造都联系到了祭祀。比如,‘有’字在甲骨文中是一只手托着一块肉,其意是将自己拥有的最好的食物献给祖先,或分享给亲人与族人。”安乐哲认为。

2024年2月5日,安徽省合肥市常青街道油坊岗社区邀请辖区高龄老人、困难家庭成员等共赴春节百家宴席,感受浓浓的年味。韩苏原 摄

  诸如此类的细节里所蕴藏着的中国人对“家”的情感,在汉字语言中比比皆是。安乐哲还对比英语词汇并举例称,在中国人的语言体系里,“人”(person)会衍生为“人家”(other person或other family),英语中的每个人(everyone)在汉语里会被表述成“大家”(big family)。英语里的“country”(国、区域、地区、乡下)在汉语中也是“家”,即“国家”(country-family)。“中国人也不会说‘孔子主义’(Confucianism),取而代之的是‘儒家’(Ru family)。中国学生之间称呼‘学姐’或者‘学弟’。在课堂上,我是老师,也是‘师父’……在这些汉语词汇中,我直接且真切地体悟到家与亲情关系在中国文化思想中的重要意义。”

两位老奶奶带着孙子、孙女在福建晋江五店市游览。王东明 摄

  安乐哲还曾笑着举例说:“你看着奶奶的照片就能看到自己。你从她那里继承了你的说话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在他心中,这些鲜活的、有关文明的代际传承才是真正的中国故事。

  相比西方伦理,亲情才是道德感源头

  聊起儒家亲情哲学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与影响,安乐哲则喜欢从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中国的崛起、世界格局的变化和370多年前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谈起。在他看来,“威斯特伐利亚模式”作为只有赢家和输家的零和游戏,对解决当今世界的紧迫问题已毫无说服力。相比之下,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以及家庭亲情哲学所蕴含的道德伦理,应是建立新地缘政治秩序的借鉴参考,也能为世界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地建立“共同体”意识提供宝贵的经验。

2019年12月18日,在南宁孔庙举行的中华传统成人礼仪式上,一名印尼华裔女中学生在展示她的成人礼证书。喻湘泉 摄

  安乐哲提到,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个人成长须扎根于家庭本身。如果从儒家视角理解一个新的生态地缘政治秩序,就必须特别注重家庭、政治与全球秩序之间存在的同构性。这些同构性的秩序皆源于家庭内部成员的修养之道。他又解释,儒家角色伦理以亲情为本,而国家乃是家庭的直接伸展。正如孟子所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安乐哲也曾在书中这样写道:“活力盎然的儒学遗产,启迪、激发人类对文化新方向的灵感,就是我们寻找的资源……相对于西方伦理,人的家庭亲情才是道德感的源头。”(完)

  受访者简介: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汉学家与中国哲学典籍翻译家。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外籍首席专家、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他先后翻译了《孙子兵法》《论语》《道德经》等中国经典,并著有《“生生”的中国哲学》《经典儒学核心概念》《儒家角色伦理学》等中文和英文著作。

【编辑:张子怡】